12月7日上午,2011廣東省支持外經貿企業轉型升級穩定發展政策宣講會在香港隆重舉行,活動旨在推動在粵港資企業充分運用國家和廣東省出臺的扶持優惠政策,提振發展信心,力促在粵港資企業轉型升級。廣東省副省長招玉芳出席宣講會并作主題演講,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林瑞麟出席宣講會并致辭,香港中聯辦副主任郭莉出席宣講會。會上,23個廣東省直和中直駐粵相關單位負責人詳細介紹了廣東省支持外經貿企業轉型升級穩定發展的30項主要政策。香港工業總會等各大商會的企業代表約700人出席了政策宣講會。
招玉芳說,粵港唇齒相依、休戚與共。改革開放以來,港資企業不僅為廣東帶來了大量資金、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市場信息,促進廣東開放型經濟迅猛發展,也為廣東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提升綜合競爭力作出了重要貢獻。
招玉芳說,每一次經濟發展遇到困難,都是加速創新、醞釀動力、提升能力的關鍵時期?;浉酆献魅嗄甑臍v史經驗證明,只要在粵港資企業下定決心謀轉型,堅定信心謀發展,想方設法突重圍,只要粵港雙方同呼吸、共命運,不斷深化兩地經濟交流合作,就能危中求進,攻堅克難,攜手突破難關,推動兩地經濟社會贏得新的發展。招玉芳表示,當前廣東省委、省政府正千方百計出臺政策措施,支持在粵外商投資企業加快轉型穩定發展,希望港資企業能充分利用政策宣講會的平臺,抓住機遇,認真了解政策、準確把握政策、充分利用政策,以更好地應對危機、發展企業,努力增創競爭新優勢。
林瑞麟說,政策宣講會是一場及時雨,能有效減輕在粵港資企業的負擔,協助企業渡過難關。香港和廣東一直保持著緊密的經貿合作關系,有力地促進了兩地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下一步,香港將通過粵港合作聯席會議等方式,全力幫扶港資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在廣東的發展,為港資企業提供內地市場資訊和關于轉型升級的相關政策信息,協助企業把握機遇、轉型升級,發展品牌、開拓市場,推動港資企業轉型升級。
相關新聞
解讀“廣東30條支持外經貿企業轉型升級穩定發展政策舉措”
改革開放以來,港企在廣東實際投入資金累計達1600億美元,占廣東外資總量的60%以上,港企在廣東的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受國際金融危機、歐債危機持續、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和復雜多變的國際經濟形勢的影響,外向型經濟大省的廣東受到極大沖擊,包括港資企業在內的外資企業普遍遭遇訂單減少、成本上升、利潤空間壓縮等難題。省外經貿廳副廳長吳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廣東30條政策舉措”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央和廣東省委省政府近一年來為解企業之急、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穩定發展而出臺的各種政策舉措的匯集。
據悉,這“30條政策舉措”包括支持企業轉型升級、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支持企業擴大進口、鼓勵企業拓展內銷、減免部分稅費、加強金融服務與合作、進一步完善投資環境、優化外經貿企業服務八大方面,目標直指為企業解決用電難、用地難、用工難、融資難等難題。
“從港企的關注程度來說,'30條政策舉措'最大的亮點應該是各種稅費的減免,比如,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項國家審批的行政性事業收費項目、80多項省級審批的行政性事業收費,加起來各種稅費減免將近200項?!眳擒娤蛴浾呓榻B說,“備受企業關注的”堤圍防護費“按照企業營業(銷售)總額的0.7‰收取,同時允許各市結合本市實際在省規定的0.7‰范圍內制定具體征收標準。這些舉措對企業渡過難關都是實實在在的幫助。
鏈接“30條政策舉措”具體內容摘錄如下:
1、支持企業轉型升級
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重點扶持企業加強自主創新和自主品牌建設、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承接國際服務外包、發展服務貿易,以及參與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農輕紡出口基地建設等,引導企業轉型升級、提升國際競爭力。引導企業申報省相關科技扶持專項資金,推動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
支持企業開展創新研發。鼓勵企業組建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創新載體,加強高新技術類外經貿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支持企業開展知識產權保護。為企業辦理專利業務開辟綠色通道,對申請國內發明專利、國(境)外專利給予資助。
2、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加大對開拓市場的資金扶持。安排專項資金,對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尤其是新興市場予以扶持。安排“走出去”專項資金,引導和支持有條件、有實力的外經貿企業“走出去”開展對外經濟技術合作。
3、鼓勵企業擴大進口
以擴大進口戰略型新興產業、傳統產業技術改造、節能減排和低碳經濟、高新技術和高附加值產業急需的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和稀缺資源性產品作為重要內容,出臺《廣東省鼓勵進口技術和產品補充目錄》,對所列的各項產品和技術中涉及到的公共服務部分予以扶持,并根據我省產業政策和轉型升級的要求實行動態調整。
4、鼓勵企業拓展內銷
推動外資企業加工貿易內銷便利化。落實關于鼓勵外商投資企業擴大加工貿易內銷先行先試的政策措施,簡化加工貿易保稅貨物內銷手續。對聯網監管企業實行內銷“集中申報”模式,允許在一個自然月內采用“多次內銷、一次報關”方式辦理內銷業務。在東莞試行將加工貿易內銷“集中申報”模式擴大到非聯網監管企業,并視試點情況逐步擴大到珠三角其他城市。
5、減免部分稅費
停止征收工商“兩費”(個體工商戶管理費和集貿市場管理費),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項國家審批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省審批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13項、社團收費20項,暫停征收外商投資企業場地使用費,取消31項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對依照國家有關部門認定的小型和微型企業,免征22項行政事業性收費。
6、加強金融服務與合作
加強融資擔保扶持,在2009年注資10億元設立廣東省融資再擔保公司的基礎上,“十二五”期間再安排10億元注入省融資再擔保公司,推進再擔保業務發展。
7、進一步完善投資環境
為解決企業用地難問題,對符合“三舊”改造政策的外資企業轉型升級項目,其全部或部分加工環節向外轉移,原土地由當地政府依法收回或者收購的,可以貨幣方式向原土地使用權人補償或者支付收購款;也可以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前提下,以置換方式為原使用權人重新安排用地,置換的土地其使用權價額折抵不足的,可以貨幣補齊。改造后不改變工業用地性質,提高容積率的,不再增繳土地價款。
8、優化外經貿企業服務
簡化涉企行政審批手續。創新工商登記服務方式,實行“網上審核、雙向快遞”網上登記,申請人可以通過郵政快遞方式提交外資企業登記申請材料,在工商部門審核通過后,委托郵政快遞部門代為領取有關證照(通知書)并送達申請人,讓企業“足不出門辦照”。
簡化涉企行政審批手續。進一步簡化企業進口付匯結算憑證。允許企業憑進口報關單、合同或發票等任一能夠證明交易真實性的單證在銀行辦理付匯,優化銀行為企業辦理付匯的單證審核程序。
提高進出口通關、檢驗檢疫效率。繼續推進分類通關改革,擴大進口分類通關改革試點范圍,推進“提前申報”、“集中申報”、“預約通關”等便利措施。加強關檢合作,探索通關單“電子化”及“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